报告题目:表面精确构建包含准平面和非平面孔隙的低维多孔碳纳米结构
报告人:朱俊发 教授 中国科研技术大学
报告题目:界面结构的制备和表征
报告人:赵爱迪 研究员 上海科技大学
时 间:2023年3月17日(周五) 下午13:30
地 点:科研楼三层阶梯教室
邀 请 人:裘晓辉 研究员
报告人简介:
朱俊发, 中国科研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化学物理系双聘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1998年12月毕业于中国科研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,取得理学博士学位。1999年1月至2000年3月,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,从事博士后研究;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,奥地利Linz大学实验物理研究所博士后;2001年6月至2003年9月,德国埃尔兰根-纽伦堡大学理论与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;2003年10月至2006年11月,美国华盛顿大学化学系执行讲师;2006年底作为中国科研院“引进海外杰出人才”回到中国科研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工作。曾获教育部2007年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、2008年中国科研院引才计划支持、2014年度中国科研院青年科研家国际合作伙伴奖、2017年度中国科研院“朱李月华优秀教师”奖和2017年度“中国科研院优秀导师奖”等奖项。现在是国际ICSOS(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tructures of Surfaces)顾问委员会成员,Surface Science杂志顾问编委和Surface Science Reports杂志的编辑。召开表面化学与催化、薄膜功能材料和有机光电器件表界面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,共在 Nature Commun., J. Am. Chem. Soc. 和Angew. Chem. Int. Ed.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40余篇,论文被引用14500余次,H-index为66。近年来,负责了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重点项目、面上项目和科技部重点专项子课题等10余项科研项目。同时,负责建设了合肥光源高分辨“催化与表面科研”实验线站、改造和升级“光电子能谱”实验线站。现在总体负责“催化与表面科研”及“光电子能谱”两个线站的运行与开放工作。
赵爱迪,200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研技术大学,获应用物理学学士学位,2007年获中国科研技术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,2008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。2012年起任博士生导师,2008-2009年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访问学者,2019年加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研与技术学院。2006年获中国科研院院长特别奖,2007年获中国科研院优秀博士论文奖;2011年入选中国科研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;2014年获中国科研院杰出科技成就奖(主要完成者);2013年获王宽诚育才奖; 2016年入选中国科研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;2018年获平凡基金教育奖;2019年入选中国化学会元素周期表青年化学家。